3月24日下午,yl6809永利官网“经典著作导读”第四十八讲在南湖校区201会议室举行。本次学术活动由王菊英博士导读国学经典《曾子》十篇,活动由喻学林副院长主持,研一研二学生参与活动。
王菊英博士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,讲述了自己和曾子“结缘”的过程,介绍了曾子学说的价值。在历史上,曾子学说的价值有两次重要发现,第一次是在汉代,儒家未独尊,孝悌已入室,汉代以孝治天下,汉文帝设立《孝经》博士,把孝道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,这是历代很少见的。伴随汉代对孝道的推崇,曾子的地位也日益提高。第二次发现是在宋代,程子云:“孔子之道,得其传者,曾子而已矣。”
王菊英博士讲述了《曾子》十篇的由来: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《曾子》十八篇,此本久佚。唐宋元时一直有《曾子》二卷十篇单行本行世,元代以后,《曾子》单行本销声匿迹。南宋时开始出现《曾子》辑本。今本《大戴礼记》中有篇名标有“曾子”的十篇文献,一般称为《曾子》十篇。《曾子》一书经历了编辑、散佚,和重新辑佚的过程。
王菊英博士介绍重点“孝之三境界”,即孝有三:大孝不匮,中孝用劳,小孝用力。第一,“能养”。体现在对待父母“烹熟鲜香,尝而进之”,“饮食移味,居处温愉”,“乐其耳目,安其寝处,以其饮食忠养之”,“修宫室,安床第,洁饮食”,并讲述了曾子赡养曾晳的故事。第二,“不辱”。体现在“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,一出言不敢忘父母。一举足不敢忘父母,故道而不径,舟而不游,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也。一出言不敢忘父母,是故恶言不出于口,忿言不及于己。然后不辱其身,不忧其亲,则可谓孝矣。”第三,“尊亲”。体现在“养可能也,敬为难;敬可能也,安为难;安可能也,久为难;久可能也,卒为难。父母既殁,慎行其身,不遗父母恶名,可谓能终也。故孝之于亲也,生则有义以辅之,死则哀以莅焉,祭祀则莅之以敬,如此而成于孝子也。”讲述这一观点时,王菊英博士分享了自己照顾父亲生活时的细节及其感悟,现场学生为之动容,流下感动的热泪。
喻学林副院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。他指出,王菊英博士的讲座深入浅出、娓娓道来,为学生开拓了研究中国国学的视野,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起到育德、育仁、育志、育忠的功能,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。